浅析数学新课程改革带来几方面的转变
浅析数学新课程改革带来几方面的转变
时间飞逝,转眼间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吹到我市也已经三年多了,经过这三年来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,我从一名对新课程改革产生疑问的老师,逐渐转变成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忠实拥护者,并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当中,这使我有幸成为晋江市年度新课程改革先进分子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这三年来,我对数学新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,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;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;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,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。新教材注重寓教于乐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同时新教材匠心独运,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,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;同时新教材的编排也令人耳目一新,不仅激发了师生的合作热情,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。新的课程标准,新的教材,需要新的教学理念、教学原则、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支撑,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,创造性地开展教学,在教学中总结经验,探索教学规律。由此,新课程改革让我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。
一、课改,让教学目的人性化
在传统的教学中,许多老师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“大胆”地对教材进行大刀阔斧,对中考要考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,甚至要求学生背诵,大搞题海战术,而忽略了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,使得大部分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这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靠理解,而是靠死记硬背下来的,结果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,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够明确,或者说教师的教学目的没有落实。谈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,于漪曾指出:“每课堂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,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,要确定重点,突出重点,把握难点,分解疏导”,“有所不为,才能有所为”,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。当今社会呈现知识快速更新,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,而且要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,教师应该从“独奏者”的角色逐步向“伴奏者”的角色转变,并不断地从重结果轻过程、重传授轻启发、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中解脱出来,因此,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,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,应该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,让他们达到从知识到能力、从能力到情感这一目的,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,从而形成懂科学、爱科学、用科学的高尚情操。
二、课改,让教学方法多样化
新教材的改革,是从学生的.发展和社会要求出发的,由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来适应新教材的教法,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,逐步转变为现代的学习促进者;由教学行为的管理者和执行者,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参与者、引导者和开发者。现代教师集学习者、欣赏者、开发者、引导者、组织者、创造者、反思者于一体,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一集合体得以实现。然而不少老师课堂教学仍然是“一块黑板、一支粉笔”为主的教学手段,缺少了年轻人的活力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佐,结果导致学生的厌学、逃学、直至辍学。作为一名划时代的教师,应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爱学、乐学的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。为此,我采用小故事配以动画片呈现学习内容;设置不同的游戏,让学生在“玩”中领悟数学知识;运用多媒体或幻灯片呈现情境,为学生提供观察、分析的事实等等,用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,增加学习活动的情趣;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,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,同时依据教材知识的内容,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研究对象,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。可见,教师要懂得刻意地创设问题情境,有意识地拉近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,使学生走进生活,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。
三、课改,让学习方法生活化
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最大变化是,学生开始懂得利用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,充分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。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“被动学习”向“主动学习”转变,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开始由“厌学”转向“乐学”。简单乏味的“填鸭式”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旋律,取而代之的是探究式学习、研究性学习、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更加人性化的学习方式的介入,与传统教学交相呼应、相辅相成,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。但应该指出的是,刚开始我和学生都还不太习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,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,这与我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关,也与我的教学经验有关。值得欣喜的是,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,我慢慢的熟练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,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,也使我的学生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,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,这也是新课改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。
四、课改,让评价方法合理化
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,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,为了避免“高分低能”的现象再次出现,教育部明确提出,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,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、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。在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方面,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,结合国内外的评价方案,进行了积极的探索,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:灵活设立评价项目,恰当确定评价内容,善于运用即时评价,实现评价过程、教学过程与学生成长的和谐统一。同时关注个性差异,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;正确理解和把握评价的激励性功能,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,体验成功的喜悦。采取自评、互评等多种评比方式,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评价中去,体现出评价的公开性和公正性,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、找出差距;灵活运用“成长记录”,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,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控、反思。在对学生的考试方面,不再是单一的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,而是采用全方位、立体化的评价方式。对初一年级的学生的考试应重基础,分项测试重过程,实践测试重能力,多次测试重激励,突出了考试的诊断性、发展性、激励性功能。在考试命题改革中,我们按照课程标准,在试题设计中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、密切联系生活的实践性、不求唯一答案的开放性、增强自信的激励性以及综合性和人文性的特点,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。
站在新世纪的起点,面对新课程改革,我既深感振奋,又总觉不安。周围的一切,变化之快,让人来不及回味。作为改革前线的教师,与时俱进,不断进取,应该成为我永远的追求。在今后的实验中,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,不断更新观念,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,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,共同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。
文档为doc格式